【人物名片】何智华,1971年生,湖南浏阳人,蒸浏记技术总监,厨龄36年。中国烹饪大师、中国湘菜大师、浏阳蒸菜大师、浏阳市第二届“浏阳工匠”、浏阳蒸菜非遗传承人、浏阳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历史长河流不尽,非遗传承灯塔明。在浏阳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何智华的生活与稻米、蒸具紧密相连。这位自幼便沐浴在浏阳乡村的宁静与蒸菜缭绕的香气之中的非遗传承人,在他的手中,每一粒稻米都蕴含着故事的芬芳。
何智华不仅精通蒸菜的技艺,还将其视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用心守护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浏阳蒸菜的美味与文化魅力得以代代相传,照亮着非遗传承的辉煌之路。
初入厨界,“蒸”香启程
1987年,尚显青涩的何智华在乡间酒席中触摸到厨艺的脉搏。面对家庭的拮据,他毅然肩负起责任。以一盆盆热气腾腾的蒸菜为媒介,他穿梭于宴席之间,用汗水换取求学的资金。新华楼、白鸽酒楼、喜相逢酒楼等餐饮都留下过他的身影。
学徒之时,何智华每日经过似乎没有尽头的厨房走廊,鼻尖萦绕着热气与煤气交织的复杂气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蒸笼,接受着高温与汗水的双重考验。据他回忆,在荣湾镇鹿鸣酒家时,每天身上的衣服来来回回要湿透4次。下午乘坐公交车回家时,他总是沉沉地睡上一路。
在麦格兰美食娱乐城,何智华从处理海鲜的基础工作起步。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不懈的努力,他一步步攀登,在很短的时间最终成为厨师长,并在长沙站稳了脚跟。2000年,何智华踏入圣爵菲斯酒店,他的厨艺在此获得了更多的赞誉。此后,他不断探索创新,将浏阳蒸菜引入时尚餐厅,尝试连锁经营模式。虽历经挫折,却从未停止追寻的脚步。“对我而言,所谓的拿手菜,就是能够将一道菜肴烹饪得超越市面上的平均水平。而在历经磨难之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提升,方能成就更强大的自己。”
工作之余,何智华常常踏入新华书店,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在翻阅中,他深入了解了粤菜之鲜美、川菜之麻辣等各地菜系的独特魅力与烹饪精髓。这些宝贵的知识积累,不仅丰富了何智华的专业技能,更在无形中增强了他应对各种烹饪挑战与突发状况的能力,为他在烹饪艺术的道路上稳健前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逐梦前行,“蒸”途璀璨
2009年,何智华和他的团队着手于浏阳蒸菜项目,一共打磨了五六十个产品,邀请了众多业界知名人士以及非业界的大咖进行品鉴与测评,还远赴知名连锁餐饮品牌“真功夫”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然而,受限于当时市场环境对于连锁模式概念的理解尚不深入与普及,加之其他多方面的挑战与限制,这些创新菜品与连锁模式的构想最终未能成功落地实施。
2019年,何智华加入蒸浏记担任技术总监。此时正值疫情之下,众多品牌纷纷采取保守策略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然而,他没有随波逐流,反而在逆境中寻和团队成员积极寻找机遇。
在高铁店这一特殊场景中,根据公司的战略,何智华大胆创新,研发了特色粉面,凭借其独特口感和经营模式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同时,他在小碗菜系列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研发了多种味美价廉的产品,让顾客在享受多样选择的同时,也能以更实惠的价格品尝到更多美味。
此外,何智华还和团队不断研发拓宽产品线,增加了盖码饭和炒菜等多样化项目,进一步丰富了蒸浏记的菜品结构。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也展现了蒸浏记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
“蒸浏记托付传统的浏阳蒸菜的经营模式,率先做到了标准化,并且拥有稳定的食材供应链。想要进一步发展往外扩大,还需要引进人才和模式上的优化。”加入蒸浏记后,何智华持续深思,积极探索并谋求企业更为广阔的发展路径。
“要推广、提升企业,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要想得到外界认可,还是得需要自己百分百的认可并投入蒸菜事业中。”
传承有道,“蒸”心不改
有一年,在师父石万荣六十岁生辰宴上,何智华从湖南带了火焙鱼、脆骨、小笋、腊肠、辣椒等食材到北京,精心烹制了四道蒸菜。师傅和众宾客品尝之后,对其手艺赞不绝口,不少人找他供应食材和技术培训。
作为浏阳蒸菜推广大使,何智华将推广浏阳蒸菜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自己的使命,并实行了许多措施。面对网络中关于浏阳蒸菜信息零散、不成体系的现状,何智华广泛搜集资料,撰写了系统而详尽的文章;作为政协委员,他提交了打造浏阳蒸菜千亿产业、建立浏阳蒸菜博物馆的提案,以进一步推广关于浏阳蒸菜的非遗文化。
除此之外,他广开师门,不辞辛劳地传授技艺,用心培养了二十多位蒸菜传承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推广浏阳蒸菜,让这份独特的文化韵味跨越时空界限,被更多人所知晓、品味,共同见证其悠久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何智华始终秉持着开放与传承的精神,不吝于将自己精湛的蒸菜技艺倾囊相授。
何智华这份“蒸”的热爱,始于稻香之野,其行愈远矣。
来源:大湘菜报 ·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何婷 实习记者 赖梦婷 陈婧琳 图片 陈祚
编辑:丁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