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稳中国粮、做香湖南饭、做优醴陵菜”。8月30日,首届“醴陵名厨”评选活动在建宸学校热闹举行。通过层层选拔的50位醴陵大厨整齐亮相。他们以炒锅为纸,以锅铲为笔,以新鲜肉蔬为素材,通过现炒3道菜(醴陵小炒肉+“醴陵一桌菜”任选菜品+厨师自己的拿手菜)为题,以色香味形热辣书写各自对于醴陵美食的理解和热爱。经过公正、严格的评选,20位首届“醴陵名厨”成功诞生!
作为一名资深吃货,小编一直守在“醴陵发布”的抖音直播间,看厨师们是怎样点石成金,将醴陵本土的鸡鸭鱼肉菜蔬加工成一道道美食。那些隔着屏幕都能闻香味的小炒肉、汤汁浓郁的原汁羊肉、爽脆可口的黄菜......每一道都令人食指大动、垂涎欲滴。
20位大厨喜捧“小金人”,如何才能利用这支生力军,进一步擦亮“醴陵小炒”的城市名片,让“醴陵一桌菜”不仅在醴陵还能在湖南甚至在全国都“香”起来呢?小编有幸采访到了前来赛场指导的中国烹饪大师、中国湘菜大师、中国技能大师、餐饮文化大师许菊云先生。
大师对此次名厨评选活动赞誉有加。他说,这样的评选有利于把醴陵的茶油、辣椒、黑山羊、搓菜等乡土好食材推介出去。在民众对饮食文化追求返璞归真、希望吃到“妈妈的味道”的当下,活动有利于将“醴陵小炒”这个美食品牌推介出去。因为醴陵小炒,鸡鸭鱼肉、萝卜、青菜都可以炒。作为湘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很好地体现了湘菜方便快捷、安全卫生、营养丰富、健康环保的灵魂,很值得推广。
当小编向大师请教,醴陵小炒要怎样才能“湘”起来?许大师表示,对醴陵的厨师而言,大家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做到继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一个地方的美食能形成自己的特色,都有它的时代背景,比方说,上世纪50年代商务部将湘菜的特点概括为:油重、色浓、量大,那也是因为当时处于一个解决温饱的时代。随着社会不断向前,我们的菜品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求。但是,创新的同时,这些菜品独特的工艺还是不能丢。只有这样,“醴陵小炒”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许大师还支招,“醴陵小炒”要出圈出彩,还有“浏阳蒸菜”“衡东土菜”“沙县小吃”“扬州炒饭”等地域美食蜚声全国的作业可以“抄”。
受到大师的指点,小编全网搜索了几个地域特色美食的破圈路径。以“沙县小吃”为例,这个以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的小吃身影遍布全球,仅全国门店就超8.8万家,形成了年营业额达500多亿元的大产业。早在1997年上半年,沙县领导干部通过深入调研,经专题会议确定,沙县小吃定位为沙县支柱性第三产业,并成立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沙县小吃办公室,并注册了“沙县小吃”商标,众筹经费开启铺天盖地的宣传,同年12月就举办了第一届沙县小吃节。20多年后的今天,“沙县小吃”成功破解了零散、融资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走出了一条“技能培训+资金保障+创业指导+园区配套”的创业新路子,成为了“国民小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醴陵炒粉节、小炒肉节、首届“ 醴陵名厨”评选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小编已经看到醴陵市委、市政府围绕“醴陵小炒”城市品牌在不断发力。我相信,也期待着,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醴陵小炒”一定能走出去、“湘”出圈。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程耿孺
编辑: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