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据说醴陵小炒肉是醴陵人用来“撑面子”的?(图)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刘新文 编辑:曹缇 2024-06-07 18:38:15
时刻新闻
—分享—

一碗好吃的醴陵小炒肉是什么样的?纤薄的肉片蜷曲成猫耳状,三分肥,七分瘦,浸泡在汤汁里,肉质紧缩,油脂似乎全部溶于汤汁里,吃起来微微带有韧性,丝毫没有油腻感,还有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蒜叶,将这碗醴陵小炒肉装点得更有食欲。

图片

醴陵小炒肉受欢迎的秘密可以说全在这汤汁之中,只需要舀一勺汤汁,拌入米饭,咸鲜中带着丝丝辣意,软糯的米粒里融进了肉香,真乃是人间至味,只需这勺汤汁,就能干掉半碗饭!

口腹之欲暂且满足,心里就升起了新的疑惑,这鲜辣可口,汤汁绝美的醴陵小炒肉是从何而来的?

关于醴陵小炒肉的起源,笔者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据说醴陵待人热情,凡是来家里做客的,都要留人吃饭,用最好的饭菜招待客人。但过去生活太清苦,来客人后,家里肉少,不够招待客人用餐,主人家就多切辣椒来“撑碗”。但即使放了很多辣椒,分量还是显少。菜炒到一半,主人灵机一动,往肉中加了一勺水,水沸起锅。满满一大碗小炒肉,肉完全被汤汁“撑”起来了,显得非常地“大气、阔绰”。

这样一碗“撑面子”的小炒肉,客人品尝后,只觉汤鲜肉嫩,味道咸辣,非常下饭,啧啧称赞,丝毫没有觉得拿水做汤来撑面子。就这样,为了待客“有面子”,做菜加汤“撑碗”的无心之作,阴差阳错反而成就了一味地方美食。

故事毕竟只是故事,笔者了解到,业内较为认同的说法是醴陵小炒肉起源于元末明初的客家特色家常菜,制作快捷,食用便利,符合湘东客家人迁徙途中的饮食需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笔者看来和各地的特色美食一样,这则小故事里,暗含了醴陵小炒肉流传至今的秘诀:足够家常,足够随意,足够好吃。

在食材的选用上,只需要带皮的新鲜猪肉即可,肥肉需切得薄而均匀,每片肉都带上一线猪皮,精肉也要切得薄,这样更好入味。烹饪时也无需什么特殊的技法,先放入肥肉片爆炒,再加瘦肉片,比之寻常炒菜,只是多了加汤这一步。调味以辣椒为主,配合盐、味精等调料,再根据个人喜好,佐以芹菜或大蒜叶。

在口味上,醴陵小炒肉肥肉在质感上紧缩了许多,颜色透白,不肥不腻;瘦肉在质感上比未下锅时少许张扬,纤维的经纬能看得清清楚楚,咬上一片香、嫩、软!每一片肉都有蒜香和酱香,在辣椒汤里又保留了肉本身原始的鲜甜,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湘菜,也有湘菜最大的特点,就是“下饭”!

图片

6月9日至6月10日,在醴陵1915街区,还会有一场醴陵小炒肉达人的PK赛,无论是星级酒店的主厨,还是小餐馆的主理人,又或者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夫),都可以参与进这场接地气、烟火气的盛会来,用技艺诠释你心目中的小炒肉。

未来的醴陵小炒肉,口味或许会变化,技艺也可能会不同,但醴陵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一直镌刻在小炒肉之中。期待让更多人通过这道家常美食,爱上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刘新文

编辑:曹缇

阅读下一篇

返回味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