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做的小炒肉真好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夜晚,我骑行在返回单位的路上,回味着白天吃过的两顿小炒肉,仍旧忍不住从心底发出感叹。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八月的一个星期天,单位照例不供应餐食。燥热伴随着阳光已经透过窗帘窜进我的宿舍了。我享受着电扇吹来的风,也不得不忍受着“吱吱咯咯”的噪音,划算着怎么度过这一天。
我本冲里人,高考有幸,挤上了独木桥,大学毕业后,服从分配来醴陵市工作。醴陵,对我而言,人生地不熟。混吃混喝,不容易呀。
忽然,有人敲门,一个女声响起:“小田,起床了啵?”
“哎。”我迅速开门,“刘姐呀。你早啊。”
“今日有时间么,同我到群力去!”刘姐披一肩乌黑头发,正是青春亮丽的年纪。她比我稍大一点,却已为母三年。她是单位职工家属,为人热情。她说的群力是当时醴陵四个大型国营瓷厂之一。对于一般人来说,那是挤破脑袋都想进入的存在,工资高,福利好。
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哪有不去之理?我晓得她的意思,赶忙做好准备,骑上我的二手单车,跟在刘姐崭新的自行车后面,出发了。
我与她就这样认识了。她叫林林,全家都在群力瓷厂工作,还在厂子附近自建了一栋住房,算是光荣的工人阶级中先富起来的那种人了。她们一家挽留住我们吃午饭。
“林林,饭会熟哒,你去炒菜哟。”她母亲从厨房来到客厅,眼睛瞟向我,笑着说,“我怕我炒的菜不好呷哩。”
“好啊。我来炒。”她边答应边起身走向厨房。随着厨房操作响起,那里渐渐飘来一股股菜香,不断挑逗起肚里的馋虫,奔涌向喉咙。客厅里交流了些什么,我记不得了。响应招呼,我终于来到早已心向神往的八仙桌边。桌上氤氲着淡白的气雾,弥漫着诱人的香味。
那一桌子多少菜,有几个人上桌,我都没注意,独独对那份小炒肉,记忆深刻。裁切得体的原色青椒、炸得白里透黄的薄片肥肉、沾染酱色而纹路清晰的瘦肉,还有白色大蒜粒点缀着,盛放在洁白的瓷碗里,形成别具一格的视觉冲击力。
随着竹筷的起落,烈酒的浇灌,瘦肉的嫩而不韧、肥肉的香而不腻、青椒的辣而且爽,渐渐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饮食之力,让我吃起来那叫一个口齿留香、荡气回肠。
我吃了个肚儿圆,才心有不甘地放下筷子。要不是从小父母教育我:看菜吃饭,菜是咽饭的,不可只吃菜不吃饭。我相信我是可以扫光那小炒肉的。
下午他们邀我搞些活动,我本不属意。也许是惦记那些剩下的小炒肉,我还是迷迷瞪瞪地留了下来。经过一下午浸润,小炒肉更加风味独特而浓郁。我从没吃过这么美味的小炒肉!
按说,就算因为小炒肉,也会有吃厌的时候呀,而且在接下来的交往中,我们总是不断地吵架闹矛盾。
那天,在她家吃过晚饭,夜色朦胧,我说:“看电影去啵,《第一滴血3》,史泰龙主演的,好看得很,正是大热门呢。”
她淡淡地回应说:“我以前看过,不记得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太狠了,而且票价贵得死。我不去看了。”
随后,无论我怎么样哄劝她,她都铁了心,不去。她就是这么固执,缺心眼。我一跺脚,独自前往。
电影果然够血腥,却激发起了我男子汉的斗志。七步之内必有芳草,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我决定再也不去找她了。
临近年关,单位食堂宰杀了自养猪,分配给了我十斤肉。怎么弄呢?我不由自主地将肉绑起,跨上单车,朝着她家的方向冲出......
嘿嘿,既然离不开,那就结婚吧。婚后,磕磕绊绊依然难免,却总能在一碗小炒肉中化干戈为玉帛。家人还有亲戚朋友,对她的厨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尤其是对那份小炒肉。
他们常常现场观摩,当面讨教烹饪方法。她也毫无保留地边教边示范。原来,做醴陵小炒肉,需要依时而变,量材而用,不是只有一种做法。但是无论怎样变化,好食材都是基础,做小炒肉最好是取新鲜健康猪里脊,没有进冰箱的,其次是猪前腿肉、肋肉。裁切也重要,通常讲“顺切鸡肉、斜切猪肉、横切牛肉”,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具体技巧。火候更是关键......烹饪真的有许多讲究!
“学员们”学完了,都会回去实践。他们常常反馈说,总是差那么一点味。我也吃过许多地方的小炒肉,有的还挂着“醴陵小炒肉”的招牌,也觉得“总是差那么一点味”。我询问过许多朋友,大多数都说,还是醴陵人按照醴陵炒法炒出来的小炒肉,味道正宗,耐人寻味些。
听说七月下旬至八月底将举办“千年瓷都正青春,五彩醴陵夏日游”系列活动,到时将会推出醴陵小炒免费吃节目。我想,一定要去感受一番,看那些大厨们到底是怎么加工的,手艺又如何了得?
转眼,我吃她做的小炒肉几十年了,还没吃厌。也不晓得当初的决定对不对。只是,如果再次给我机会,或许还是会坚持当初的选择吧。毕竟出门在外,三分赚钱,七分赚吃,有口福,才幸福呀。
要俘获一个人的心,先锁住他的胃。真的有效!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何菊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