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什么?”这世纪难题,从来难不住醴陵人。毕竟在醴陵,美食实在太多。说到吃,醴陵人“好吃”在湖南也是有目共睹的,遍地都是吃货。醴陵民间有“斯文不在饮食上”“雷公不打呷饭人”“呷饭大似官”等说法。从这些谚语里,可以看到醴陵人对饮食的尊重。
而今,敢为人先的醴陵人,在“端稳中国粮、做香湖南饭、做优醴陵菜”政策的指导下,在“醴陵一桌菜”传统基础上,借鉴创新,与时俱进,致力于将醴陵菜做大做强。
食在醴陵,“醴陵名厨”实至名归
8月30日上午,首届“醴陵名厨”评选活动举行,吸引了50位厨师、餐饮企业及美食爱好者参加。这是一场打响“醴陵小炒”品牌的高规格餐饮盛会。
比赛现场,50名大厨身着厨师服,头戴厨师帽分成两组,轮番展开较量,切配食材、起锅倒油、油热添菜、娴熟翻炒、菜熟装盘,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在参赛选手们精湛技艺下,各色新鲜食材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必选菜醴陵小炒肉炒出了青椒版、红椒版、青红椒版、干辣椒版等同版本,全家福、云耳炒土鸡、醴陵黄菜等获得评委们的高度肯定。
活动邀请了18名专家评委,建立了评委库,其中包括国家级烹饪大师和省市行业专家。“醴陵菜的食材丰富,品质上乘,菜品味道也很有特色和记忆点。”比赛现场,中国烹饪大师、中国湘菜大师许菊云对醴陵美食大加赞赏。
自选菜环节,蒸、炸、煨、炖等烹饪技法百花齐放,或构思巧妙、精雕细琢,或粗犷大方、豪气十足。比赛鼓励参赛者在保留醴陵传统风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这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也是对未来醴陵美食发展方向的一种探索。
2号参赛选手烹制的茶香虾用茶的清香将虾的鲜甜,完美地烘托出来,虾肉酥香中带着茶的清新;10号参赛选手烹制的酸辣麦穗鲜鱿,装盘精致,猛火将各种调料的香味逼出,窜入到鲜嫩的鱿鱼中;29号参赛选手用芥末虾球配上哈密瓜,甜味、芥味多种口味撞击出不同的味蕾体验……
“比赛非常正规,我们一到现场手机就被没收了,现场管理得也非常好,基本没有闲散人员。能够参加这样的比赛对我来说是一种学习,通过在现场与其他大厨们的交流,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烹饪技巧和理念。更重要的是,这次比赛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醴陵的饮食文化。”参赛选手兰勇自选菜烹制了一道醴陵青椒炒搓菜,其中的搓菜是他从家中带来,他的母亲亲自晒制的。他说,汪涵、沈梦辰来醴陵也吃了这碗青椒炒搓菜,临走前还打包了几份带回长沙。
首届“醴陵名厨”评选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醴陵餐饮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搭建一个交流学习、展示技艺的平台,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品味醴陵的美食文化,共同推动醴陵餐饮行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食在醴陵,“醴陵小炒”诚意满满
凭着食材新鲜、口味独到而出圈,“醴陵三宝”之一的醴陵小炒成功出圈,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魅力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回归本真的饮食体验。
新鲜的食材、带着锅气的做法、鲜亮香辣的口味、好吃下饭的特点吸引和维持稳定的客群。这种体验不仅满足了味蕾的需求,更在无形中加深了人们对湖湘文化的了解和认同。“醴陵小炒”就是醴陵人的生活本身,每一道新鲜、美味、热气腾腾的菜肴,都是本地人认真、勤恳对待生活的具体呈现。
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醴陵小炒”也不断融合创新,形成了咸鲜兼辣、口味浓厚的独特风味。食材丰富、丰盛吉祥的全家福(头碗)成就老少咸宜好滋味;不肥不腻、软硬适中、汤鲜味美原汁羊肉最是滋补;清口解腻、苦中带香的苦瓜炒仔鸭是本地人餐桌上常见的美味……
“以前我对醴陵的了解,只停留于知道醴陵的羊肉好。近几年我知道‘醴陵小炒’,它是湘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年前,人们喜欢吃海鲜。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注重健康,更爱吃原始味道。”许菊云说,方便快捷、安全卫生、营养丰富、健康环保是醴陵菜的特色,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继承不守旧,创新不忘工,要保持“醴陵小炒”的原汁原味。
现在,“醴陵小炒”正逐渐成为醴陵文化的特殊符号。“醴陵小炒肉谁能拒绝?”“这家醴陵菜好好吃,门口还可以捡瓷器,简直不要太爱!”“在醴陵捡完瓷去吃一碗小炒肉!绝!”更多的人通过餐饮文化了解醴陵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醴陵小炒”成为外地人了解和认识醴陵的一个窗口。
食在醴陵,“醴陵小炒”有大“食”力
味道出自食材,食材来自乡村,没有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美食便成了无源之水。近年来,醴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端稳中国粮、做香湖南饭、做优醴陵菜”工作,多次在省级以上媒体推介醴陵玻璃椒、茶油等地道食材和醴陵小炒肉、蒸草鱼、炒粉等特色菜品。
“醴陵的美食不仅仅是味道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我们从事餐饮行业多年,希望可以通过我们厨师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醴陵,爱上这里。”福启沅店长刘水香这次带领旗下福启沅酒店、彭厨和醴陵火宫殿3名厨师参加比赛。她说,未来,期待更多类似的活动能够在醴陵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让醴陵的美食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食在醴陵,感受这份独特而深厚的“味”。
正是有“醴陵名厨”这样的赛事,有积极融入市场的嗅觉,有研究消费者的敏锐,醴陵菜振兴才有希望和底气。但我们也需清醒地看到,“醴陵小炒”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产品制作标准,导致市面上现有的店家口感有所差距、品控参差不齐。形象店、旗舰店暂未开设,原料配送、经营管理、配套餐具、文化设计等方面也缺乏引导和体系化建设。
而当前的餐饮行业,已呈现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无品牌,不规模,醴陵餐饮行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发挥品牌的创新与引领作用。对于地方特色食品标准化建设,衡东土菜和沙县小吃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无论是政府部门牵头引导, 还是由企业统一管理制定,都是“醴陵小炒”走向标准化、产业化可尝试探索的路径。
“醴陵小炒”的“流量”要真正转化为醴陵发展的“增量”和百姓福祉的“分量”,仍需要志同道合的一代代相关从业者接续努力,也需要作为食客的我们的鼎力支持。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兰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