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区大门旁边的狭小道路两侧,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那些蔬菜水果、中草药、鞋子和杂货,就像一个浓缩的百货商场。但最吸引我的,是那角落里的一小堆米糖果。
这米糖果,长方体,白中夹带一点黄色,仿佛带着我回到了童年。那时候,这种糖果是我们唯一能吃到的,也是自家制作的。每当看到这熟悉的形状,那些与母亲一同熬制麦芽糖的往事便浮现在眼前。
熬制麦芽糖是将淀粉转化为糖的化学过程。这个道理是直到我学了有机化学后才明白的,但那时候村子里每家每户似乎都知道如何熬制。我母亲大字不识一个,却对于这个化学过程掌握得十分到位。
母亲熬制麦芽糖的日子一般选择腊月二十左右,因为熬制太早了,怕我们偷吃。母亲曾说“即便拴一只老虎你们也照样偷吃”,若等二十五六日父亲回家再熬制,又怕做糖果的师傅突然来临而错过机会。
我们并不知道母亲具体的想法,但只要看到母亲把一碗小麦放在灶台上,就说明熬制麦芽糖的日子不远了。这碗麦靠着灶台上的那点热量渐渐发芽,等到麦芽由黄转青时,不出一两日,母亲就会把红薯取出来。
母亲将红薯洗干净后切成片状,然后放在一口大锅里加满水,我便负责劈柴、烧火,等红薯片被大火烧熟煮烂后,母亲喊一声“把火熄灭”,前期的工程就算结束了。母亲将锅盖放在一边,当锅里温度降到不太烫手时,她便将捣烂的麦芽放入锅里充分搅拌后就暂时不管了。
到了下午,母亲将这些糊状的红薯倒入一块用织布做成的袋子里,架在一只大一点的盆上挤压,将袋子里的液体差不多全部压出来,然后再把盆子里的液体倒入大锅里,剩下的事就是正式熬制了。
熬制的目的是将锅里的水分蒸发,要用文火慢慢进行,不可急躁,一般都是母亲亲自增减柴火,尤其到了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糖香时,母亲更是不离开一步,她拿着一只筷子,不时地在锅里蘸一下再提上来,两眼盯着筷子上液体下落的速度,当液体从筷子上拉得很长时,就说明成功了。
我们几个孩子的眼光,不但盯着筷子,也在母亲的脸上游走,当母亲的脸上出现笑容时,我们才争先恐后地嚷嚷着吃糖。母亲像变魔术一样,将两只筷子插进锅里再提上来,摇晃几下,麦芽糖稀很快凝固。母亲取下时说一声“别烫着”便一一递到我们手里,剩下的都装在一个罐子里,等待做糖果的师傅。
如今,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多年。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也渐行渐远。但每当我路过那个小摊位,看到那熟悉的米糖果时,总会想起母亲那娴熟的手法、那香甜的米糖果味道。它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记忆,更承载了那份深厚的母子情感。
作 者:袁则明
编 辑:刘姝彤
二 审:袁丹
三 审:刘朝文 刘阳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袁则明
编辑:刘姝彤
本文为味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