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说,别人的假期是诗和远方,我的假期是急着回家。与往年一样,这个中秋国庆假期,又带着小孩回了一趟老家。
这样做,主要基于平时太忙,没有时间回家,今年正好中秋和国庆连在一起,放假比较长,可以在老家多呆一会,让刚一岁多的儿子亲近家乡、适应乡下的生活。
而且,哪个小长假,全国各地哪里不是人山人海,到小山村去度假,未尝不是一个避峰的好选择。
在大人看来,山旮旯里没啥“玩”的,不过,弯曲的山路、幽静的山村、长满各种野花野草野树的田地山林,都是小孩的乐园。
更为诱惑的是,在这金秋收获季节,野果是最美的味道,难得有这样的口福!板栗便是这个时节大自然的馈赠。品尝着酥酥、粉粉的板栗,思绪不禁回到了小时候打板栗的时光。
板栗不仅含有大量淀粉,而且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
我的家乡是典型的山区,非常适合板栗树生长。这里的板栗多是野生的,山坡林间,随处可见。当然,也有人家栽种板栗,房前屋后菜园边,到处都是。每到夏季,笔直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绿莹莹的板栗球。玲珑小巧的板栗球,外形圆乎乎的,像一个小小刺猬,我们习惯称之为“刺球”。
扎手的刺错落地生长在栗球外表面,针刺尖的颜色标志着板栗的成熟度,由青变红,由软变硬,预示着从嫩到老,直至“足粉”为止。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板栗便陆陆续续成熟。这时候,就可以去采摘了。
然而,要想吃上板栗,并不容易。所采取的方式也很奇特,不用“摘”,而是“打”,撑着篙子不断敲打树梢。
那时候,打板栗通常是大人主担。举起长竹竿,朝高高挂在枝头的栗球敲击。高高在上的栗球,如同和我们捉迷藏一样,时而借助秋日的艳阳晃眼来遮掩身形,时而躲在叶片背后企图避开被敲落的命运。
板栗树叶较大,刚好可以挡住一些栗球。侥幸逃脱的栗球会继续停留在枝头,直到被阳光照射至彻底成熟后,自动张开外壳,把里面的板栗脱落到树下。
这时,小孩们就会去树下捡拾掉落的板栗,运气好的时候,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捡到一大捧。
图片来源:红网论坛@雷凤402983348
捡板栗也并不简单,栗球隐匿在草丛中,弯腰一颗颗捡起,对视力和腰力都是双重考验。
突然,一个板栗球掉在肩上,尽管不是剧痛,也会疼得哇哇怪叫。
剥栗球也非常麻烦,考验腿力和脚法。有些栗球已经张开了笑脸,稍稍用力一敲,板栗直接就从栗球里掉了出来。
但是,那些刚刚裂开一个小缝,或者还没炸裂的栗球,就需要手脚并用了。
有的栗球比较内敛,必须要用刀辅助,取出板栗很费劲。
只见大人用剪刀夹起一个栗球放到脚下,划开一个小口,双脚踩着往两边用力“掰”,“掰”出了缝,再拿剪刀往外挑,挑出一个,其他的也松了,便一个个被抠了出来。
往往小孩也会有样学样,试着像大人那样取板栗,把栗球捣得稀巴烂,才终于把板栗掏出来,可板栗壳上已经伤痕累累,不好看了。
图片来源:红网论坛@雷凤402983348
许多时候,小孩性急,脚不给力,就容易上手,然后被刺扎得嗷嗷叫。
想要吃到板栗,可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被小刺球扎几下,肯定是不行的!
收获总是让人喜悦的,打板栗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虽然很累,但其中的乐趣只有在累中才能体会到。
其实,成熟的板栗,壳子不全是棕色,也有乳白色的壳。白壳板栗也是可以吃的,并不是没熟,只是甜度不如棕色壳而已,但口感鲜嫩水分足。放上几天,白壳颜色会变深,一样的好看又味美。
板栗的吃法有多种,既可生吃,也可弄熟了吃。
生吃,只需用嘴咬掉板栗壳即可。刚打下来的板栗,新鲜脆嫩,汁水甜美,好吃极了。
小时候,零食少,我们的荷包总是背得满满的,用生板栗来解馋。
熟吃,也有很多种吃法,既可把板栗放入锅中用热油炒熟吃,也可把板栗放入水中煮熟了吃,又可蒸软了吃。
最多的是将板栗蜕了壳用来做菜,比如板栗红烧肉、板栗炒鸡、板栗炖鸭、板栗炖排骨等,做法很多,可配合其它食材做成各式各样的美食。
这样做出来的菜,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在餐馆里广为制作,深受顾客欢迎和喜爱。
因板栗多,一时吃不完,人们总是把它晒干存放,煮熟了吃,别具一格,水甜肉美。或把板栗放冷库储藏,可以一直吃到来年。
如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板栗,就是因为保存得当,但秋天的栗子才是最美味的。
所以,每年的秋收时节必回一次家,也成了我的一种情结!
这或许是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的缘故吧。老家的乡土气、烟火味,既独特又浓郁,历久弥新,永远不散。而板栗的丝丝清香,已伴着我走过了几十个春秋。
板栗又熟了,这才是秋天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离家的那天,我的后备箱被塞得满满的,全是熟悉的味道,自然少不了一辈子都好吃的板栗。
文/千年飞山
来源:红网论坛
作者:千年飞山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味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