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厨师大赛燃爆味蕾,三位佼佼者凭借不俗的厨艺和创意脱颖而出。来自长铺镇的小伙子龙海,一道“牛气冲天”勇夺头筹,获得“特金奖”。来自关峡乡的袁清华,慧心调美味,巧手做佳肴,用竹笼米粉肉和笋粑灌辣椒俘获了评委的味蕾。而同样来自长铺镇的杨文平则菜如其人,以简单的呈现方式传达当地最质朴的本味,与袁清华一道荣誉加冕“金奖”。赛后,我们采访到了三位乡厨,听听他们分享获奖背后的故事与心得,简单而动人。
龙海:牛气冲天拔头筹
在众人眼中,厨房或许是一个充满油烟和辛劳的地方。但对于龙海来说,厨房却是他实现梦想的舞台。
从15岁起,他就与厨房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他已经在厨师行业摸爬滚打了18年。从最初的打杂、配菜,到后来的蒸菜、炒菜,这段漫长的厨艺之路,对他来说,不仅是技术的磨练,更是人生的挑战。他至今仍记得学徒时双手常常被高温的煤球烫得通红,甚至肿胀得像猪蹄一样。然而,正是这些艰难的经历,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出色的厨艺,也让他更加珍惜每一次烹饪的机会。
这次比赛他带来了自己的创作菜品——“牛气冲天”。这是一道高大上档次、不常见的硬菜,肉质软糯Q弹,入口即化,满满的胶原蛋白,寓意鸿运当头,牛气冲天。
龙海说:“这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正好那天到菜市场选原材料的时候看到卖牛肉的商贩那里摆了个牛头,突然脑子里就有了一个想法,把这个牛头买回去,就用它来参赛。”为扣题,他还选用了绥宁竹文化特色——手工编织的竹簸箕用来装盘。
灵感乍现,是经验的长期积累和钻研的结果。努力的人,未来定将更“牛气”。
袁清华:湘女本色味动人
她从二十公里外的关峡苗乡来到赛场,带着当地的食材与美味,在厨房时一丝不苟,在向周围人介绍参赛作品时笑意盈盈。
她以两道绥宁经典特色菜让评委老师眼前一亮——竹笼米粉肉和笋粑灌辣椒。在竹笼底部铺上一张荷叶或青菜叶,以增添清香味并吸收多余油脂,然后将裹好米粉的五花肉整齐地码放在竹笼中进行蒸煮,这便是竹笼米粉肉的制作过程。笋粑灌辣椒作为当地特色菜,不仅味道上独具一格,摆盘也带着浓浓的苗乡风情:竹盘为底,在灌辣椒中灌入紫苏、韭菜、米粉、藠头、韭菜、芝麻,上盖米花、盖皮、笋粑等,寓意着“团团圆圆”,口感丰富。
“通过这样的机会,我们能够学习到许多知识,包括菜品研发,市场营销等,争取站在更大的舞台上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袁清华介绍,她制作的竹笼米粉肉还曾登上过“味道湖南”的舞台,并且在“味寻宝庆”邵阳市第一届地方特色菜烹饪大赛中,获得了十大邵阳本地特色菜提名奖和最优食材奖等奖项。
袁清华在关峡开了一家名为“百林山庄”的民宿,八年来,她始终秉持着“做地道的农家菜”理念,将这片土地的美食精髓与文化韵味传递给远方的宾朋,竹笼米粉肉和笋粑灌辣椒便是其中之一。
从苗乡而来,袁清华带着湘西美食文化,带着朴实的苗家情怀,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杨文平:抱朴守拙崇本味
“不用采访我吧,我没有什么故事和感想呢。”获得金奖后,杨文平起初婉拒记者的采访,说话时还带着不好意思的憨笑。“没事,我们聊聊天。”记者用这句话打消了他的紧张和顾虑,他开始说起了比赛背后的故事。
原来,参赛当天他的工作还是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因为比赛就安排在他所在的酒店,所以他为了能参加这次比赛,早早就起床工作,顺利完成接待任务后才钻进厨房研究参赛菜品。
他的参赛作品时自创的“砂锅韵味笋香骨”,灵感源自朋友聚会时的闲聊,他将笋子与排骨巧妙融合,简单的食材,本真的味道,赢得了朋友和老板的高度赞誉,成功推出为酒店的新菜品。这次比赛,也凭它取得佳绩。
“平时一天我要做五六十道菜。”虽然辛苦,但他视厨师为“痛并快乐的职业”,他享受为食客带去美食的快乐,也不断在厨艺上寻求突破。他说,未来若有类似比赛,只要时间允许,他定会再次参与,学习丰富多元的菜系,将其融合到绥宁当地特色中,对他而言是莫大的机会和幸福。
这份对烹饪的热爱与追求,正是他厨艺不断精进的源泉。
从厨房到领奖台,三位乡厨用道道美食和拳拳匠心诠释了绥宁美食的风味和魅力;从乡间向世界,一场比赛打开了绥宁美食文化的传播窗口,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竹随风动,味随风远,“味道莳竹”的故事正在展开新的篇章……
来源:大湘菜报 ·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何婷 实习记者 鲍捷 陈婧琳
编辑:丁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