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味出湘丨小柴湖创始人曹立:苦难淬炼成就匠心品质湘菜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雅丹 编辑:朱婷劼 2024-01-12 17:31:0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陈雅丹 惠州报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湘菜出湘的过程,混合着每个湘菜人的汗与泪,它们和烟火一起,最终淬炼成湘菜出湘后的盛大辉煌。《味道湖南》邀请到小柴湖创始人曹立,请他为我们讲述他的创业故事。

《味道湖南》: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自己,并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餐饮从业经历。

曹立:我小时候家里不是很富裕,六七岁开始帮下地干活的爸妈做饭,搭个凳子做好中饭等他们回家吃。我从小就有做饭的基因在,特别是我妈做饭也很好吃。

15岁出来打工,在工厂里做了两年,在家里又玩了一年,18岁来到长沙的冰火楼,在这里做了半年,但不是干厨房,那时候就对厨师这个职业产生了好奇。后来想去拜师学厨,但是当时信息比较闭塞,没有办法所以就搁置了这个想法。

后来我又到湖南乡镇企业局下属的餐厅卧龙居,做换煤的工作,早上5点钟起来晚上11点收工,六月天两只手夹着煤眼泪就这么掉下来,那时候是没有手套的,很热很苦,不知道自己怎么熬过来的。我工资一个月50块钱,3块5一包的长沙牌香烟,我的工资根本满足不了一个月抽烟的需求,后来没有办法到白案房,对白案房师傅说:“你搞卫生太辛苦了,我来帮你干,你一天给我配一包烟,我给你搞得干干净净”。然后我就开始干,每天即使本职工作搞得再晚,我给他把卫生搞得干干净净。他不需要搞卫生,所以他特别喜欢我,就这样慢慢熬过来了。

我前期是一直在打荷这个岗位上,打荷说白了就是打杂,后来可以直接上灶台炒菜,还是因为我勤快,师傅扔了毛巾就走,我给他把卫生搞得干干净净、厨房理得整整齐齐,师傅夸我“这伢子,真不错”。

我真正只学了一年就上灶了,其实我整个基本功是不扎实的。但是我进厨房的那一刻、我上灶炒菜的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我的人生一定要有梦想,第一我进厨房是因为我喜欢,第二我要开一家属于我自己的店。从小这个种子在心里面已经埋下了。

《味道湖南》:上灶台后的体验和感觉和你想象中一样吗?

曹立:当时觉得上灶台很牛很有范,谁知道上去后和我想象的完全是两码事。菜品做得好不好吃,有的东西还要去思考,根据原材料的情况、客人的需求,只能慢慢去悟这些东西,不可能一桌客人都觉得搞得好吃,其实在炒菜这个层面我承认我是没有悟性的。

现在我虽然没有上灶台了,但是我有一点做得比人家好,我会吃、我会品尝,要我做的话我肯定做不好,但是我现在对餐饮的一些理解,对于产品、服务、空间乃至模式上的理解都比较透彻。

《味道湖南》:你在灶台这个位置做了多久?

曹立:15年左右,这15年打工我做了三个地方。虽然厨师这个职业流动性很大,但是开始上灶台炒菜以后,我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干四五年,确确实实可以让我持续成长。

我的第一份灶台工作是在部队的体育学院,一个小小的餐馆,人不多也不大,我做老大(厨师长)。第二份是广州军区政治部下面的一个企业,当时湘菜两条线被我承包了,在那里也做了几年。后来又在广州梅园山庄的干部培训中心,也是做了几年,学到了很多东西、沉淀了很多东西。

图片3.png

小柴湖。

《味道湖南》:你什么时候开始拥有你的第一家店?

曹立:我开的第一家店在东莞,我现在有时间就会开车去坐一坐,一坐就是两个小时。当时特别苦,身上没钱,用的钱全是我妈的钱。然后开店又没人,我厨房里有人但是楼面没有人,那肯定是不行的,洗碗都没人,只能叫我妈过来帮衬。我妈天没亮就起来给我搬杯子,结果从楼上摔下来,摔得很痛还是要帮我去洗杯子。当时我妈为了省洗洁精,杯子洗得不是很干净,但是我都会去说她,她眼泪混着苦和委屈就这样流了下来。其实当时特别苦,不懂经营、不知道怎么去搞,总认为是自己没做好。现在回想很多东西发现一个问题,不是咱做得不够好,而是当时整个商业体在转移,以前那条街很旺,后来又建了另外一个地方,有电影院有溜冰场,人都不到这条街消费了。撑了几个月实在不行了才说的撤店,当时也有很多人鼓励我,特别是我哥,他安慰我现在亏了是好事,等以后挣了大钱再去亏就没意义了,这点小钱算什么呢?我心目中一直有一颗创业的种子,后来我们又开了第二家店,开第二家店的时候我已经结婚了,但是也失败了。

开第二个店之后我又开始继续去打工,我打工其实出名蛮早的,2006年的时候就能拿到一万八一个月,老板很信任我,什么事情都让我来做。当时很多员工来到我店里之后做了三个月还以为我是老板,我说我真不是老板,老板每次来店里都是说:“曹总,下来把钱拿一下,把工资发一下”,就是这么信任,有时候觉得凭什么啥事都我干,而老板却在家里数钱,心里会很憋屈。后来我格局才慢慢打开,正因为有这种历练,都是我说了算、事事亲历,才有了今天的我,我确实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特别大。

《味道湖南》:你是创业第几家店才开始成功的?

曹立:我和我老婆在广州开的第二家店也失败了。那时候特别苦,有一次我肾结石发作,做了微创打了根管子,但是我第二天早上还要买菜,回来拉出来的尿都是血尿,但是都熬过去了。后来关了这个店还剩一万一千块,我给了七千给我老婆要她先回老家,她问我回不回,我说我哪里有脸回去啊,还是留在了广州。

我一直在反复思考我的人生、我的能力、市场的需求,后来我就发现了一个东西,那就是快餐将有大的未来。当时蒸功夫已经起来了,但是我做的快餐又和别人不一样,我是靠量来做支撑的。人家客单价二三十块,我平均客单价只有13块钱。当时火爆到我在广州开了5家店,家家赚钱,后来就起势了。

特别是我们开的第一家快餐店,因为是我和我老婆一起,请了一二十个人,第一天只做了170块,这惨淡的营收直接把我打蒙了,第二天做了230块,但是因为每天的营业额都在慢慢增长,给了我极大的自信。

我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要起床去菜市场买菜,踩单车把屁股都磨破了,回来就要开始切菜炒菜,炒完菜还要给人家送餐。我们当时在火车站有档口,需要给人送餐,当时我们还做了一个一般人不敢做的事情。客单价10块钱一个的快餐,我竟然还去做了客户调研,每天抽出20单或者30单给我老婆,让她挨个给客人打电话,问客人味道好不好、口味好不好、咸淡如何、油重不重。我心想我要是搞不成这个事就“来鬼了”,10块钱一个的快餐,打一个电话都要五六毛,但咱真的就是这么干的。当时就有了服务意识。

《味道湖南》:这种好成绩持续了多久?

曹立:大概两三年。我后来陆陆续续在广州天河很旺的位置开了4家店,家家生意好。但是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开的店一家店一个名。我们团队和谁关系好,我们一起来开一个店,我把店开起来、人配齐我就不管了。这个模式其实很简单,没有服务只要好吃就行,把菜炒出来就行,不会像现在这么注重服务体验。

但有一天我碰到了一位高人,我朋友介绍我给他认识,他过来就握着我的手说:“兄弟你好,哪个品牌?”这句话直接把我打蒙了,因为我没品牌,当时一个店一个名字。当天回去我彻夜未眠,我就开始想我一定要做品牌,我什么业态都做过,做过柴火鱼、做过快餐,做这个做那个,就是没有品牌意识。当时真的彻夜难眠,我们见面的时候应该是15年左右,回来之后我就着手做计划书,当时小柴湖就这么萌芽了,因为我是湖边长大的。

图片4.png

小柴湖内部环境。

《味道湖南》:您直接从快餐店跨越到做商务宴请,当时做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担心过?

曹立:肯定担心过。但是我知道商务宴请一定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当时做快餐已经是日落西山了,不是说快餐不好做,而是整个市场在发生变化,天河那里人流特别旺,旺的地方租金特别高,租金一高企业就受不了了,所以迁移到黄浦、番禺、花都这些地方。当时物联网已经兴起不需要直接见面交货,整个天河就慢慢分流了。我们做快餐一定要有一个属性,那就是人流高度密集,人流量好生意就好,但是相应地运营成本也会很高,所以当时就觉得应该放弃快餐这个业务去做商务宴请。

我在东莞和惠州中间最终选择了惠州,因为惠州更小,更容易爆发。

《味道湖南》:在没有团队的情况下,你是怎么把店开起来的?

曹立:当时什么都没有,就是凭着一股热情。

在团队管理方面,我们聚集了一帮员工用家的文化驱动他们,让他们吃得好、住得好、工作得开心。比如说员工9点钟吃饭,后厨8点半炒出来,菜冷了一点点我真的要发脾气的。客人是怎么吃的,员工也要怎么吃。

在消费体验方面,我们这个店不是靠营销起来的,是靠客人体验后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起势的。第一,我们不犯任何错误,当时我们竞争对手很强,周边都开满了餐饮店。当高手对决的时候,不犯错误、减少失误,才能笑到最后;第二,我们服务体验做到了极致,我们当时提出了一个口号:任何产品不满意包退包换。客户不用跟我们讲任何理由,只要说不好吃,哪怕是吃完只剩一点,客人说这个菜要退掉,我们就帮客人退掉。态度很坚决很明确,就是要把客人的体验感做到极致。

在食材采购方面,我们和每个细分领域的头部供应商合作。采购可能会贵一点,但是贵一点没关系,头部一定是做对了某些事情,我们小柴湖最终把最好的传递给了消费者和市场。

《味道湖南》:现在的菜品出品,总体是想呈现一种什么理念给到消费者?

曹立:我们以前的理念是“天下食材,以鲜为优”,这个鲜不光是鲜美,更是新鲜,食材新不新鲜客人是能吃出来的。现在我们改成了“湘菜吃好点,就来小柴湖”,这个“好”首先是体验部分,我的空间、服务、菜品等让客户确确实实感觉到更多的价值感,客人来到小柴湖,他们的尊重需求、安全需求、私密性、价值体现都会得到很好的供给。

现在我们的品牌口号虽然升级了,但是“鲜”依然是我们秉持的理念,在食材的选择上我们全国取材,不局限于湖南,山东章丘鲍芹、新疆的西红柿红萝卜、恩施的小土豆等等当天就能直达餐桌。我们全国取材,用湖南的手法表达,真正地做到用匠心的态度去表达。

图片5.png

洞庭一锅鲜。

《味道湖南》:在湘菜和粤菜融合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障碍?你是怎么去做融合的?

曹立:以前餐饮人其实很封闭,大家把各自的菜系分得很清楚。现在不会了,现在天下餐饮一家亲。我们会用到各菜系的做法,融合各菜系的食材,各取所长。比如说东星斑其实是粤菜里的经典食材,但是我们用衡东县三樟镇的黄贡椒进行蒸制,把剁椒铺得满满的,一瓢热油淋上去,真是香味四溢。高端食材有湖南做法,消费者特别喜欢。

《味道湖南》:通过短短几年时间,小柴湖成为大家口中的惠州湘菜“天花板”,你认为有什么地方做得好让小柴湖取得了这样的成绩?

曹立:首先是选对了市场,我在一个合适的时间进入了一个合适的市场。当时只有广州、深圳、长沙的湘菜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惠州这一块相对来说还有发展的空间。

其次是团队的打造,这是最根本的,我们团队真正做到了上下同欲一战而全胜。首先,我们用愿景驱动员工,新店开业第一堂课就是企业文化课,告诉员工我们从哪来、我们干什么、我们到哪去。而且我们店长、厨师长从不外聘,都是内部竞聘,所以大家知道这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他的一份,每个人都会积极向上,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其次,以人为本,我们对员工好。洗漱用品和生活用品之类的都会给员工准备到位;新来的员工我们都会配对一个老员工进行帮扶,开例会的时候隆重介绍新员工,快速缩短新老员工之间的隔阂;原来我们开三家店的时候,每个店服务员的名字我都会记得,每个人生日我都会记得,并且送上生日惊喜,确确实实小柴湖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比较多。只要对员工好,员工会百倍地回报你。

《味道湖南》:团队从三个人到五百个人,品牌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有没有特别令你印象深刻的困难和瓶颈?

曹立:痛苦的时刻我都是自己熬过来的,特别的孤独寂寞。我开第一家店的时候,团队像一盘散沙,大家像完成任务似的每天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干,大家也累我也累,找不到方向。当时我一个人、两瓶水、一包烟就可以在江边坐到天亮,只能自己想通,没人能帮到我。

第五家店开业的时候,我们做了个招牌花了三四十万,因为流程没走完城管一来就说我们违规,要直接拆掉。当时我旁边的搭档就流眼泪了说舍不得,我安慰他这都是小事,这点困难不算什么,我们都还没面临过闭店的困难。

所有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我现在已经很坦然了。我坚信小柴湖能够拿到大结果,因为我们是能够打胜仗拿结果的团队,这份自信来源于我们强大的组织愿景,驱动我们走的每一步都非常的踏实、坚定。现在餐饮企业老板拼的就是心力,谁心力更好谁就走得更长远,就能更快拿到结果。

《味道湖南》:你认为在湘菜出湘的过程中,餐饮企业最应该重视哪些方面的建设,才能脱颖而出?

曹立:还是要发扬湖南餐饮人开拓进取的湖湘精神。湘菜现在已经风靡全国了,正是因为湘菜人发扬了“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不怕死”的湖南精神,所以湘菜才有了今天的盛况。有些食材不一定是湖南的才是最好的,在食材的选择和技法的融合方面,湖南人用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把各地的优质食材与产物,结合湖南湘菜技法,做成了让全国人民都很喜欢的湖南菜,这是特别好的事情。

《味道湖南》:在你看来,湘菜出湘对整个湘菜行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曹立:湘菜现在不止湖南人吃,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喜欢吃,湘菜出湘这个过程,推动了湘菜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菜系之一。

《味道湖南》:你认为湘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对湘菜未来的发展有何期许?

曹立:湘菜的发展方向,一是未来不仅仅是湖南人炒湘菜,会有更多优秀的外地人学习湘菜,让湘菜全国各地开花;二是后厨分工将逐渐明确,一个厨师只出品3-4道菜,围绕分配给他的菜品,把味道做深做透。以一个湖南本土大师傅带多个厨师的形式,缩短厨师培训周期、降低后厨人工成本,让厨师很快就能上灶出品的同时,还保持湘菜的正宗风味;三是未来湘菜肯定是全国取材,采购地区标志性的食材、符合时令的食材,用湖南人的执着态度把湘菜做好。

未来,消费者对湘菜的认知会越来越高,对湘菜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我们保留和传承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湘菜技法,用好的食材来表达,这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

《味道湖南》:对小柴湖未来的发展有何预期或规划?

曹立:人因梦想而伟大,未来我们会扎根惠州放眼华南,成为全国的湘菜标杆企业之一。

后记:

纵观小柴湖创始人曹立的创业历程,他的人生就像一道历经百炼的湘菜,苦难与辉煌交织,磨炼出他对餐饮的独到理解和执着追求。回味往事,他对苦难一笑而过,乐观而坚韧。除了湘菜人自己,没人能知道湘菜人在发扬湘菜的道路上历经了多少磨难。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曹立”,弘扬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不怕死的湖湘精神,湘菜才能迎来如今耀眼的辉煌。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雅丹

编辑:朱婷劼

本文链接:https://wdhn.rednet.cn/content/646845/56/134380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味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