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季分明的中国,“春”字被赋予了各种含义。它代表着一年的开端,代表着盎然的生机,也代表着鲜嫩的滋味。
在这个季节,南方人的餐桌上肯定少不了一些春鲜,而被誉为“春鲜第一味”的春笋则占据了妥妥的“C位”。
雨后春笋,拔节生长。早在《诗经》中就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之句,说的是古人以嫩笋嫩蒲下酒的故事。一颗长相普通的竹笋,自古以来,便收获了一众文人雅士的偏爱。
春笋破土而出。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虽是人生低谷期,但这位“大吃货”还是忘不了竹笋的鲜美,在《初到黄州》里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而一生爱竹的郑板桥,也钟情于竹笋的味道,他在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日江南的美食场景:“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江浙人的餐桌上,春笋大多用于炖肉。将新鲜的春笋与咸肉一起炖煮,平常的肉汤立马灵动起来,一口下去,体会一番雅俗结合的食趣,它有一个形象的名字——腌笃鲜。而对爱吃腊味的湖南人来说,春日的炒锅里,也少不了腊肉和春笋联袂上演的“双人舞蹈”。真应了苏轼那句“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春日美味:腌笃鲜
“便得一年生计足,与君美食复甘眠。”很多舌尖上的享受,不仅是品尝大自然的宝藏,更是开启一种快乐的生活模式。趁着春光正好,请跟着我们一起奔赴一场“春日限定”的美食之旅吧。
【延伸阅读】
来源:红网
作者:李婧君 杨婕艺 杜洋 龚晗 杨劲
编辑:万谦
本文为味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