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烧烤凭借独特的风味和浓厚的烟火气,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岳阳城市文化新名片。岳阳烧烤以“辣、鲜、香”征服食客,更带动了文旅消费与就业。但如何将“网红流量”转化为“发展长红”,笔者认为需从品牌化、产业化、规范化三方面发力,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品牌化:打造“中国烧烤之都”岳阳文化IP
1. 着力创建国家级品牌。申报国家集体商标,以“洞庭湖鲜”“江湖烟火”为特色,提炼“岳阳烧烤=江湖味·岳阳魂”的品牌内核,突出“辣味江湖”“湖鲜烧烤”等差异化标签,对标淄博烧烤,打造“中国烧烤之都”城市IP。支持“定三毛”“纸厂烧烤”“洞氮胖哥”等本土品牌连锁化发展,鼓励创新菜品,如岳阳特色腊肉、汨罗甜酒冲蛋烧烤套餐,形成“一店一特色,百店百风味”的差异化竞争格局。
2、高标准建设烧烤美食城。将建设岳阳烧烤美食城作为打造“中国烧烤之都”文化IP、发展夜间经济的重点工程。建议在庙前街或洞庭南路一带选址高标准建设岳阳烧烤美食城,整合本地烧烤资源,汇集名店名厨名菜,做大做强烧烤产业,像重庆火锅城一样成为网红打卡地,成为外地游客必到之地,成为岳阳的一张名片,使岳阳成为中国真正的烧烤之都。建议以“江湖文化+烟火美食”为核心,打造全国首个水陆两栖烧烤特色的主题街区。统一标识、管理、服务,形成“一站式”打卡地标,提升外地游客体验感。融入洞庭渔港码头元素,设计渔船造型餐车,营造“湖岸烧烤、把酒临风”的沉浸式场景,突出“鲜辣江湖味”的岳阳烧烤基因。设置互动体验区,如烧烤DIY、美食文化展示等,增强参与感。引入岳阳本地知名烧烤品牌及特色小吃,同时吸引国内外优质美食商家入驻,丰富美食种类。提供优惠政策和支持,鼓励创新和特色美食研发。定期举办烧烤美食节、音乐演出、民俗表演等活动,吸引游客和市民,提升美食城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旅游机构合作,推出美食旅游线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白天运营“便民烧烤市集”,提供平价鲜肉串,服务本地居民;夜间切换“夜游美食剧场”模式,结合巴陵戏表演推出“烧烤宴舞”主题秀;重点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延长营业时间,提供夜间特色服务和活动,如夜间灯光秀、夜市等,激发夜间经济活力,助力岳阳夜经济发展。
3. 科学制定行业标准。成立岳阳烧烤行业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和品牌管理办法,制定烧烤产业发展规划,确定食材、工艺、卫生等行业标准,规范从业行为,提升烧烤产业发展品质与质量,推动烧烤团体标准认证,避免“以次充好”“卫生乱象”等问题。
二、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
1. 发展预制菜与衍生品。开发“岳阳烧烤”半成品包(如腌制肉串、秘制酱料),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抢占家庭烧烤市场。 推出文创衍生品(如烧烤主题伴手礼、洞庭湖文化IP周边),提升产业附加值。
2. 融合文旅与夜经济。 打造“烧烤+文旅”路线:串联岳阳楼、汴河街、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设计“夜游洞庭—品江湖烧烤”沉浸式体验,结合洞庭渔火季、龙虾节等节庆活动,延长消费链条。 建设“烧烤文化博物馆”,展示岳阳烧烤历史、技艺传承与地方文化,增强游客参与感。
3. 培育产业生态圈。依托岳阳水产、肉类供应链优势,建立“养殖—加工—物流”一体化体系,降低中小烧烤店成本。引入冷链物流企业,支持烧烤食材“走出岳阳”,开拓省内外市场。
三、规范化:强化监管与人才培育
1. 保障食品安全与环境卫生 。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卫生不达标、缺斤少两的商家进行公示与处罚,严守“舌尖安全”。 推广“透明厨房”“明码标价”等措施,提升消费信任度。
2. 创新数字化赋能与宣传。与抖音、小红书合作,发起“打卡岳阳烧烤”话题挑战赛,鼓励市民、游客创作UGC内容,扩大线上影响力。 开发“岳阳烧烤地图”小程序,整合商家信息、优惠活动、交通指引,提升消费便捷性。
3. 加强人才培育与就业扶持。深化“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工程,联合职业院校开设“岳阳烧烤”烹饪、运营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对返乡创业青年、小微企业提供租金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鼓励“家门口就业”。
一言以蔽之,岳阳烧烤的“火”,源于烟火气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力。唯有以品牌化提升辨识度、以产业化增强竞争力、以规范化保障可持续性,才能让这一“舌尖产业”真正成为岳阳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政府、企业与市民需形成合力,让岳阳烧烤从“一时爆红”走向“永久红火”,为岳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江湖味道”。
来源:岳阳楼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燕茹
编辑:付玉
本文为味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