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2月11日讯(记者 黄怡萍 孟畅 周菁 张静仪 陈纲)乙巳蛇年,大年初八,早上8点,三妹擂茶馆内一片灯火辉煌,热闹非凡。擂茶制作人周万冬早早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将茶叶、花生、芝麻等精选原料一一放入古朴的擂钵中,用力捣碎,细细研磨,每一次捣击凝聚着他对这门古老技艺的敬畏与热爱。
研磨完毕,周万冬轻轻取出几勺细腻的擂茶糊,放入碗中,再缓缓倒入滚烫的开水。瞬间,坚果的浓郁与茶的清香交织在一起,扑鼻而来。一碗热气腾腾、地道非凡的湖南非遗美食——擂茶,氤氲着诱人的雾气,被端上了等待已久的食客餐桌,为春节的餐桌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韵味。
一碗热腾腾的擂茶,温暖新春人心。
轻轻擦拭着额头上因劳作而渗出的细密汗珠,周万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他稍作喘息,说道:“擂茶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但要做出真正好喝的味道,就得下一番苦功夫。每一碗擂茶,都是我们用时间和心力打磨出来的,只为让每一位食客都能品尝到这份地道的年味。”
擂茶制作原料。
周万冬将茶叶、花生、芝麻等精选原料放入擂钵中,用力捣碎,细细研磨。
制作好的擂茶糊。
擂茶,又名三生汤,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时期。它一般用茶叶、花生、芝麻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在马迹塘镇,喝擂茶早已成为习俗,几乎家家户户备有陶制擂钵、擂钵架、擂茶棒。春节期间,擂茶更是成为了走亲访友、团圆聚餐时的必备饮品,一杯热腾腾的擂茶,不仅暖身更暖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擂茶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成为了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春节期间,益阳的张小姐领着朋友来尝尝地道的擂茶,她说:“家里来贵客了,或者是碰上啥喜事儿,我们都会准备擂茶招待客人。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聊着家常,这擂茶就像是一条纽带,把我们的心连得更紧了。”
来源:红网
作者:黄 怡萍 孟畅 周菁 张静仪 陈纲
编辑:甘伟萍
本文为味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