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14日讯(通讯员 刘番 陈慧 彭延斌)天上明月朗,地上月饼香。中秋临近,又到了家人团圆共吃月饼的美好时节。保靖县有一家名为邓记糕点的百年老店,世代传习着传统“老月饼”的手工制作技艺,做出来的洗沙月饼口感香醇、甜而不腻。
9月12日,笔者沿着酉水河岸行至“烟霞浣翠”,再左转穿过几条小巷,在即将迷路时,却闻香寻到深藏在居民区的邓记糕点铺子。一间小小的门脸,却因售卖的手工洗沙月饼门庭若市。每逢中秋佳节,不少顾客慕名而来,品味邓记老字号“纯手工、老工艺、旧制法”的精髓,找回一份独有的家乡情怀和中秋节特有的仪式感。
邓记百年老号始于1908年,从湘西保靖老商行谦泰益发展而来,至今已有116年的历史,历经四代传承。1928年,邓记第二代传承人邓传来师傅在保靖独创了以纯手工制作的传统糕点坊——邓记糕点。
独特的手工制作技艺是邓记传承至今的根源。每一块洗沙月饼的诞生,需要经过13道工序。洗沙月饼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洗沙馅料。百年来,邓记一直用经过大雪压断的枯木断枝作为柴火,将洗好蒸熟的豆子打磨成豆沙放入灶锅中,再加入适量的白糖与猪油不停翻炒。
“洗沙月饼的关键就在炒,好与不好就在火功,搅拌力道要均匀,火大了就糊了,火小了炒不好,沙吃起来口感不好。”拥有16年炒沙功力的炒沙师傅彭运科已拿着锅铲在炉灶旁不停翻炒近两个小时,“一锅馅料最少一百斤,没点力气真干不了这活儿”。虽已入秋多日,但气温一直居高不下,加上四口炉灶内柴火烧得通红,彭运科和其他炒沙师傅们从早到晚都是汗流浃背。
经炒沙师傅不停搅拌翻炒,自然豆香与动物油脂在柴火的适温中翻滚交融。待颜色从赤变黑,洗沙才可起锅备用。另一边的师傅要和面做皮,油皮和水皮各取一半,反复揉擀,饼皮筋道,才能做到看似一层,但一口咬下去,层层脆皮,香酥可口。包馅师傅将炒制好的洗沙包进面皮里,馅料与皮的比例事先经过精确计算,多了,皮的口感被覆盖,少了,馅料的味道又出不来。
八个月饼的重量、大小一致,不多不少,刚好一斤。诚信经营、童叟无欺,是伴随着邓记糕点发展百年一直传承至今的经营理念。这杆邓传来师傅用过的木杆称,既称斤两,又量人心,也一直跟随邓记第三代传人彭晓玉、彭司兰姐妹到了今天。
传统手工洗沙月饼制作工艺繁琐,产量不高,上个世纪90年代曾被“速食”产品挤压,邓记糕点铺甚至面临关门的窘境。尽管生计维持一度艰难,邓记老号第三代传人彭晓玉、彭司兰姐妹却依旧坚守传统老手艺。2018年,“保靖洗沙月饼”邓记百年老号被评为湘西州级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项目。2020年,“大屋场邓记百年老号”被评为“湖南省老字号”。
如今,邓记第四代传人为这家百年老字号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机遇。“我们在保证月饼品质不变的情况下开拓了礼盒市场,礼盒整体简朴,在简朴的基础上加上国潮风,点缀祥云图案,再配上我们邓记的logo,深受年轻人喜爱。”邓记糕点第四代传承人邓瑶打开由她自主设计的礼盒,满满当当放入16个月饼封装后,直接用快递发往上海、新疆、北京、西藏等地。
时代在变,但邓记糕点的口味儿丝毫未变,供不应求的背后是糕点师傅们对家乡味道的坚守,对手工制作技艺的执着。
来源:红网
作者:刘番 陈慧 彭延斌
编辑:杨姝
本文为味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