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10日郴州讯(通讯员 朱桥)“这道粽香米粉鹅必须采用本地新鲜米粉和秘制黄油”“粽叶捆扎的松紧要适度”……近日,在桂东县桥头乡桥头柴火店,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中,60余道散落民间的客家佳肴陆续被该乡乡村干部和美食爱好者深度搜索和系统梳理,全乡首部《客家美食图册》的编纂进入冲刺阶段。
粽系列美食。
一场以客家美食为纽带的产业变革正在湘赣边界蓬勃兴起,该乡党委以“两叶一竹”(茶叶、粽叶、楠竹)为核心辅料,创新推出茶香、粽香、竹香、腊香、土香、客家小吃、特色饮品等七大美食系列,将千年茶乡的“舌尖密码”转化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桥头乡落实桂东县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深度发掘当地特色资源,在原有茶叶产业的基础上,选定粽叶、楠竹作为重点产业,通过多年持之以恒的扶持培育,构建起“春茶、夏粽、秋竹、冬笋”的四季产业格局。
目前,全乡已形成3.2万亩优质茶园、1.2万亩粽叶基地和2万亩楠竹林,有玲珑王、桥园春、宝宏云雾等茶企和加工厂50余家、粽叶加工厂10家、竹笋加工厂4家,竹木竹炭厂2家,带动就业4000余人,做到了四季有产业、四季有事做、四季可增收。
有了丰富的特色农业产品作为食材基础,该乡持续在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上创新突围。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当地群众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家家户户擅长烹制客家美食,形成了独特的“美食社交”文化。每逢农历三六九“赶集日”更是盛况空前。10余家餐馆座无虚席,村民既在餐叙间交流农事,更在推杯换盏中完成山货交易。
“美食是文化基因,更是经济密码。”桥头乡党委书记扶柏军介绍,桥头乡落实《桥头乡打造美食之乡三年行动计划》,连续举办两届客家美食文化节,“游在桂东,吃在桥头”品牌已累计吸引湘赣游客10万人次,带动农特产品销售1380万元。
茶系列美食。
返乡创业的尚义村村民林文平在乡党委的鼓励引导下,成立桥青农产品加工厂,将客家传统粽子与本地生态红茶结合开发的“茶香粽”打造成了爆款。2024年,其单品销量突破23万个,带动50余种“桥青”品牌客家特产实现年销售额680余万元。
在民顺餐馆,升级后的厨房里蒸汽袅袅。餐馆老板郭旭兵边翻炒着客家酥肉,边介绍:“以前只有本地熟客前来品食,现在每逢节假日,慕名而来的湘赣两省食客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24年全乡餐饮业营收同比增长52%。
当前,桥头乡正构建三维美食IP矩阵:百年客家美食“长命粓”申遗进入冲刺阶段,70名“乡村美食匠人”培育计划全面启动,《桥头客家味道》系列短视频即将登陆新媒体平台。
竹香系列美食。
桥头乡乡长张航介绍,该乡正争取将美食产业纳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重点项目,计划三年打造20家星级农家乐,研发推出桥头客家一桌菜,在旅游旺季提供给游客选订,同时开发美食研学等新业态,推动美食产业惠及更多群众。
从深山的客家灶台到湘赣文旅版图的美食地标,桥头乡用美食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答卷。林文平的桥青茶香粽带着千年茶韵闯入长三角市场,郭旭兵的餐馆用竹香盛满人间烟火,这里的美味传承正转化为驱动产业升级、赋能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朱桥
编辑:沈馨
本文为味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